沈帥青:情人節「無情」? 糾正心態免焦慮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9/02/14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今日是一年一度的情人節,美國最新數據顯示情人節慶祝者的比例連年下跌,反映人們愈趨反感商業化的情人節。港人大使之餘亦傾向攀比,恐失卻意義及添焦慮。

美國零售聯合會(NRF)的調查發現,當地今年只有51%的成年人計劃慶祝情人節,按年下跌4%,連續第12年下跌,調查指美國人減少慶祝情人節的主因是認為其過度商業化。當地有情人亦不再如往年大使,網站Swagbucks的調查顯示47%人不打算在伴侶身上花費超過99美元,亦有51%不預期伴侶會為自己花費99美元。

掀起反情人節浪潮的國家亦不止美國。日本獨有的情人節傳統要求女性在該日為男子送上所謂義理朱古力,收到朱古力的男性需要在白色情人節(3月14日)回禮。此舉被視為浪費金錢與心思而一直惹來反對,當地有百貨公司近日調查發現,只有35%的女性仍樂意送朱古力予男同事。不僅如此,當地不少公司已明文禁止此類做法,包括全球最大的戀愛網站Match.com在日本的分支,旨在免卻員工煩惱。

本港的情人節卻是另一番風景。Mastercard前年的調查指港人平均在情人節花費2,200元,在亞太區排名第二。本報日前採訪繽紛園藝品牌經理吳綺菁,她表示港人對情人節花束的需求有增無減,今年接到的定單估計比去年增加3成。更有花店表示,不少女性訂花送到自己的工作單位,或因不想在同事面前失威。

情人節的起源可追溯至基督教人物聖瓦倫丁(St. Valentine),有指是為紀念他違反羅馬皇帝的婚姻禁令,秘密撮合有情人;另亦有指是其臨終前寫信予心儀少女,形成贈送情人節卡的傳統。

然而,今時今日的情人節,少不了商家炒作渲染物質主義,義理朱古力便是日本商家在50年代,為提高銷量而憑空創造的傳統,而鑽石作為真愛永恆的象徵,更是鑽石商De Beers透過荷里活電影刻意打造。商業因素加上人們喜愛攀比的天性,令情人節與其浪漫的雛形有明顯出入。

有情人為伴侶物色合適禮品而花費大量金錢與心思,單身人士亦或倍感孤獨。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(ADAA)表示,情人節是焦慮發作的一大高峰期,呼籲有伴與單身者保持正面態度,降低對節日的期望,更須避免攀比(見表)。

情人節興起,主因其能夠喚醒人類對愛情的追求,即使是出現反情人節浪潮的地區,亦只是反感其商業化元素,而非全盤否定該節日。令佳節有意義,或更取決於有情人之間保持良好溝通及平常心態,力求每天都是情人節。

如何面對情人節壓力

獨自渡過 與伴侶渡過
犒勞自己,例如買自己最愛吃的食品或遲點起床 確保有充足睡眠,以免在與伴侶相處過程中過度焦慮而脾氣暴躁
避免任何可能觸發焦慮的場合或活動,例如浪漫歌曲  深呼吸放鬆,保持正念,切忌往最壞方向假想,例如以往約會的不足
幫助他人,例如參與慈善活動,同時有助自己分心 將專注力放在伴侶身上,留意他們的想法與身體語言資料來源︰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

資料來源︰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

撰文 : 沈帥青